近段時間以來,部分中國留學生的不當言論,真是令人震驚憤慨。
先是留美學生許可馨,在微博發(fā)布大量詆毀中國抗擊疫情的言論。然后是中科大研究生季子越,在境外社交平臺上公然辱罵祖國,甚至崇拜美化日本侵略者。
這實在太猖狂了!雖然當事人在輿論壓力下都已發(fā)表道歉聲明,但她們給國人帶來的情感傷害,是無法彌補的,必將受到嚴懲。
當然,我們不能因為看到幾個人的口無遮攔,就一刀切地否定“中國留學生”這個群體。要知道,他們當中不少人學成歸來,為建設新中國奉獻了一生。特別是23位“兩彈一星”元勛中,除了于敏、錢驥,其余21人都是“海歸”,比如錢學森、鄧稼先、錢三強……
不知道你是否注意到,23位“兩彈一星”元勛全部都是男性。其實,在祖國的國防科教事業(yè)中,還有不少“巾幗不讓須眉”的女性。比如筆者今天要介紹的何澤慧,就是留學生們的榜樣。
何澤慧是誰?
1914年出生于“五世翰林”家族,1932年考入清華大學物理系,1936年到德國攻讀博士學位,1946年從德國到法國和錢三強結(jié)婚,1948年同丈夫歸國建設新中國,2011年逝世……這是她的生平。
首次觀察到正負電子彈性碰撞現(xiàn)象(被英國《自然》雜志稱之為“科學珍聞”)、發(fā)現(xiàn)鈾核三分裂和四分裂現(xiàn)象、開拓中國中子物理和裂變物理實驗領域、助力中國原子彈和氫彈的研制……這是她的貢獻。
中國第一位物理學女博士、中科院第一位女院士、中國第一代核物理學家、“中國的居里夫人”……透過這一張張名片,從這位97歲老人身上,我們又看到了什么?
01丨自強
何澤慧的外祖父王杲卿,是明朝宰相王鏊的后代,曾任內(nèi)閣侍讀學士;父親何澄是山西首批赴日留學生,畢業(yè)于日本陸軍士官學校,是知名愛國人士。
出身名門望族,何澤慧卻沒有大小姐的嬌生慣養(yǎng),而是自幼機靈敏捷,酷愛讀書,勇于在學問的道路上跟男生一爭高下。
1932年,清華物理系共招收了28名學生,其中10名是女生。但受傳統(tǒng)偏見的影響,院長和教授們都認為女生讀物理難以學有所成,所以紛紛勸她們轉(zhuǎn)到其他系。在學校的勸說下,許多女生都中途轉(zhuǎn)系或轉(zhuǎn)學,而何澤慧卻是堅決不轉(zhuǎn)系的3名女生之一,她說:“不讓我來,我越要來”。
不服軟的何澤慧不僅堅持到了最后,而且還以畢業(yè)論文全班最高分的優(yōu)異成績畢業(yè),甚至高過了同班錢三強的90分。
1936年清華大學畢業(yè)時留影:前排右起第二是何澤慧,后排左起第一是錢三強。
那時候的中國,社會普遍存在歧視女性的觀念。到1936年畢業(yè)找工作時,何澤慧再次受到了不平等的對待——男生可以去南京軍工署,女生卻沒得到安排。當時幸虧有山西省的資助,何澤慧才能公費到德國留學,在柏林高等工業(yè)大學技術(shù)物理系攻讀博士學位。
初到德國,何澤慧想選修彈道學專業(yè),她說“因為日本人欺負我們,我想回來打日本”。然而,那時候該專業(yè)和德國的軍事工業(yè)有著密切合作,所以基于保密要求,一般不會接受外國人在那里學習,更不可能吸收女性。
不過何澤慧并沒有被嚇退,到德國前曾了解到系主任曾在南京軍工署當過顧問,她便直接找到這位系主任,辯論道:
“你可以到我們中國來當我們軍工署的顧問,幫我們打日本侵略者,我為了打日本侵略者,到這個地方來學習這個專業(yè),你為什么不收我呢?”
這位系主任啞口無言,最后破例接受了她。就這樣,何澤慧成為該校第一個選修彈道學專業(yè)的外國人,也是該專業(yè)的第一個女生。后來她也沒有丟中國人的臉,順利獲得了博士學位。
敢于沖破社會觀念的桎梏,靠著自強不息的精神撐起女性的“半邊天”,何澤慧用實際行動和優(yōu)異成績向世人宣告:誰說女子不如男?
02丨愛國
在博士畢業(yè)后的一次大學同學聚會中,何澤慧得知:自己在德國留學時,錢三強考到了法國巴黎大學的居里實驗室,先是跟隨居里夫人學習鐳學,后來擔任法國科學中心研究員。
1943年年初,錢三強收到了一封來自德國的信函。因戰(zhàn)時限制,信件內(nèi)容不得超過25字,這封署名何澤慧的來信大意是:
問錢三強是否還在巴黎,如可能,代她向家中的父母寫信報平安。
從此,兩人恢復了聯(lián)系。
到1945年,錢三強向何澤慧發(fā)出求婚信:“我向你提出結(jié)婚的請求,如能同意,請回信,我將等你一同回國?!?/p>
何澤慧回復:“感謝你的愛情,我將對你永遠忠誠。等我們見面后一同回國。”
一年后,在二戰(zhàn)結(jié)束后的第一個春天,她來到法國巴黎和錢三強正式結(jié)婚?;槎Y上,他們收到了約里奧·居里夫婦的祝福。
1946年何澤慧(左)與約里奧·居里夫人的合影
此后,在這所世界著名的居里實驗室,這對同事夫妻取得了重大科研成果,被西方國家報刊稱贊“中國的居里夫婦發(fā)現(xiàn)了原子核新分裂法”。
不過,正處于事業(yè)巔峰期的他們并沒有留戀國外生活,而是急切盼望回歸祖國。
所以在1948年春,錢三強找到中國共產(chǎn)黨駐歐洲的負責人,表達了自己的心愿。跟著就在這年夏天,他和何澤慧帶著年僅半歲的女兒,經(jīng)過1個月零8天的海上顛簸終于回到了祖國的懷抱。
1948年4月,錢三強與何澤慧離開巴黎回國前,在盧森堡公園留念。
新中國成立初期,這對科學伉儷受命籌建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,他們騎著自行車穿梭在北京舊貨店和廢品收購站,尋找可以利用的舊五金器材、舊電子元件,克服重重困難從零開始建設新中國自己的物理科技事業(yè)。
據(jù)介紹,在籌建“兩彈一星”團隊時,名單里原本有何澤慧,卻因為她是錢的家人,又是女性,最終與研究團隊擦肩而過。
不過,何澤慧并沒有抱怨,而是以自己的方式參與到“兩彈一星”工程。比如氫彈研發(fā)時,有個重要數(shù)據(jù),就是何澤慧帶人在實驗室完成了驗證。
實際上,不管處境如何,何澤慧都保持著一顆赤誠之心。即使和錢三強被下放到陜西合陽的“五七”干校,負責敲鐘的何澤慧也和做科研一樣,認真、準確,一秒不差,敲得很精準,時間甚至可以用來對表。她曾說:
對國家有益的,我就做——不管對得起你或?qū)Σ黄鹉恪?/p>
1971年,在合陽干校時的全家福。
甚至到耄耋之年,何澤慧還堅持全天上班,為祖國科教事業(yè)嘔心瀝血。
不在乎得到什么職位,只關(guān)心自己能為國家社會做出多少貢獻,這就是何澤慧,當之無愧的“學以報國”楷模。
03丨儉樸
半個世紀以來,何澤慧一直是科學界的領頭人物,作出的成績和貢獻有目共睹。本來有資格向國家提要求,但她除了治學與探求真理之外,對于物質(zhì)生活毫無要求,甚至樸素得令人震撼:
一直住在破舊的小樓里,家具也大多是上世紀50年代的舊物,唯一一件新家電是一臺白色的吸氧機。
有一次,何澤慧去參加國際會議,穿的鞋居然打了三層補丁,手里提著一個人造革書包,帶子斷了,用繩子扣著,革裂開了,用針縫起來。這讓一同參會的王煥玉驚訝不已:“一個吃過洋面包的科學家能這樣,真的讓人非常敬佩。”
2003年,何澤慧參加高能所迎春長跑。
衣服上都是補丁,腳穿老式解放鞋,餓了就從食堂買幾個包子、饅頭帶回去吃,渴了就喝點白開水——這是何澤慧留給許多老同事的印象。對此,她的女兒錢民協(xié)說:
“我媽這一輩子不講吃、不講穿、不講住,從來不計較什么條件。她們那一代人,活得轟轟烈烈!或許她覺得自己是非常幸福的,從不認為自己有多大貢獻,只是做了她應該做的。”
正是恪守著淡泊名利,光環(huán)背后的何澤慧堅決拒絕立傳,所以在《中國現(xiàn)代科學家傳記大辭典》系列叢書第6集“物理學”部分,并沒有她的名字,只是出現(xiàn)在了書的最后。
2011年6月20日清晨7時39分,何澤慧的心臟停止了跳動,走完了她97年的人生,沒有留下遺言,只是曾跟女兒開玩笑說:
去世之后不用火化,拿個白布袋子裝著放在樹底下就行了,還能做一點貢獻。
04丨結(jié)尾
時間帶走了何澤慧,但她的精神永世長存。我們不能忘記:那一代滿懷愛國熱忱、富有學識和創(chuàng)造力的科學家們沖破重重阻撓,回到百廢待興的新中國,為社會主義科學事業(yè)的起步作出了卓越的貢獻。
老一輩科學家們,用他們對真理的追求,書寫了偉岸的人生標桿——自強不息、熱愛祖國、勤儉樸素的精神,值得銘記傳承發(fā)揚!
(完)
參考資料:[1].《何澤慧:中國“居里夫人”的傳奇人生》,吳志菲,新華網(wǎng)[2].《何澤慧院士生平介紹》,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官網(wǎng)[3].《何澤慧,求索真理書寫的人生標桿》,新華評論
本文圖片來自網(wǎng)絡,侵刪。
歡迎關(guān)注~
舉報/反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