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后謀劃數十年
德國總會立外灘
惜哉命運多坎坷
如今只能圖中尋
上海開埠后,滬上西人漸多,具有社交、娛樂性質的俱樂部也逐漸建立起來。對這種俱樂部,國人稱之為“總會”,今天,就來聊聊其中的德國總會。
德國總會,英文習稱germanclub,正式的稱呼是theclubconcordia。該機構肇始于1866年1月10日,當時由幾十個德國人宣布正式組成。因沒有地皮、資金,總會一直都是租房。此后十幾年里,自建新屋的計劃被不斷提出但始終未付諸實踐。1903年,會長龍?zhí)孛摚╨undt)重提建屋計劃,其克服經濟困難,購入了仁記洋行在仁記路(今滇池路)口外灘的一塊地皮,總會的建屋計劃至此方能得以實施。
為了建造這幢大樓,德國總會公開征集設計方案,最終頭名由倍高獲得,后者曾求學于慕尼黑,在1900年來到上海發(fā)展。其具有德國巴伐利亞風格的設計方案被建屋執(zhí)行委員會采納,并確定由其負責新屋建造。
為顯隆重,新屋于1904年10月22日舉辦奠基儀式,普魯士王子阿特爾勃脫(adalbert)親臨現(xiàn)場,此后歷經二年多至1907年2月4日完工,花費約55萬兩銀子。
德國總會建筑內外異常富麗堂皇,建筑立面是典型的折衷主義風格,綜合德國式羅馬風建筑、文藝復興建筑和巴洛克建筑的特點。主體建筑高三層,磚木結構。上海德國總會立面兩端設計有突出的瞭望亭,上蓋巴洛克式曲線形尖頂。二三層前部橫貫長陽臺。二層陽臺欄桿安置一雕鏤極精的石像。隨闊大的白色大理石臺階而上即進入底層。底層設立酒吧間、彈子房、閱覽室和禮堂;二層有餐廳、舞廳、牌室和室內游戲室;三層設置廚房等雜用房間。
德國總會舊照
德國總會大樓內部布局良好、寬敞幽雅,裝飾精致。其中以酒吧間、禮堂、餐廳裝飾最為突出。酒吧間墻上,安置一幅幅描繪著德國柏林和不萊梅風光的弓形壁畫。禮堂里的色調是深土色,最有特色的是它高聳的拱梭頂和粗獷的廳柱。餐廳寬敞精致,墻上描繪著柏林、維也納和慕尼黑風光,內中器具設備無不精致合適。一座鑲嵌著各地風景的木雕落地大擺鐘更為引人注目。德國總會會員大多是德國人,但并不以德人為限,他國人士只要符合德國總會規(guī)定,也可申請入會。
《圖畫日報》上關于德國總會描述
落成當日,德國總會異常熱鬧,門前人頭濟濟,會員們紛紛將大把錢幣拋向街上以示祝賀,加以其瑰麗的建筑,很是風光。但好景不長,幾年后,一戰(zhàn)爆發(fā),1917年8月14日,中國政府對德宣戰(zhàn),8月17日,上海交涉員薩福懋奉令封閉德國總會。1918年1月,薩福懋會同荷蘭駐滬領事啟封估價,鑒定接管??倳赢a和不動產經核實估價,值價15萬兩銀子。按理說,此時德國總會建筑已屬中國政府。我國政府完全有權對這幢建筑如何使用作出安排,可實際上卻一直將其空置,這其中另有原委。據戰(zhàn)后德華銀行清理處公布,德國總會欠該行28萬兩銀子。因此啟封時已有總會抵押給德華銀行之說法。再說那德華銀行在一戰(zhàn)時,地位并未確定,因此德總會建筑雖被中國政府啟封接管而只能讓其空閉著。中國政府曾經打算將它租與卡爾登飯店,每月取銀二千兩,租期擬至戰(zhàn)局終結時為止,也終因上述之因而恐產權不明,最終無法辦成。
1918年9月7日《新聞報》關于德國總會用途的報道
戰(zhàn)后,中國銀行收買該建筑作為行址。經營多年之后,鑒于房屋趨于陳舊,不適合再使用,便于1935年1月搬到漢口路營業(yè)部。打算將這所房子拆掉改建成大廈。房屋空閑的時候,曾一度作為倫敦中國藝術展預展的會所,直到1936年正式開始拆除另建工作。由于受戰(zhàn)火的影響,拆建工作時斷時續(xù),到1941年,新的中國銀行大廈才告竣工。原德國總會建筑的面貌,至此只能從照片上去一睹了。
初落成時的德國總會
上觀號作者:上海規(guī)劃資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