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學,話不要說這么絕對,更沒必要“慚愧”。與那些只會夸耀“老子祖上怎么怎么輝煌”的某些著名大學相比,財大算是走在前面的了。
第一,海歸就是海歸,這個財大是分得很清楚的,他們是常任軌,從助教授做起,拿的工資比土鱉博士高一倍,但簽了協(xié)議,要求幾年內必須發(fā)英文頂級期刊;土鱉博士基本上還是按講師-副教授-教授這條線走,不存在魚目混珠的嫌疑——當然,如果他們也有勇氣申請常任軌,根據(jù)財大的規(guī)定,也是允許的,但據(jù)說目前還沒有出現(xiàn)第一人。與國內其他高校一樣,財大以前的存量土鱉副教授、教授很多,包括本校培養(yǎng)的,這個沒辦法,只能通過送出去訪問的方式提高,但基本上現(xiàn)在畢業(yè)留校的很難了,至少在金融學院沒有了。上財海龜博士,如你所說,確實還很少,新聞里也說了,六分之一不到,并且分布不均,經(jīng)濟學院更多一些,所以我們要做的不是否定,而是進一步延攬海外人才。
第二,關于海歸兼職院長,也各有各的行事風格吧,評價也不一,不能一概而論。不可否認王能呆的時間比較短,但他的前任黃明確實是非常盡心盡力的,在外面公關做得好,也給了很多學生出去的機會,走的時候也給財大留了一大筆資源。至于經(jīng)濟學院的田院長就更不必說了,事無巨細,很多規(guī)章制度都是他定下來的,每天都通過email跟院里聯(lián)系,安排工作,這個學期也給研究生開了課。公管學院的牛銘實院長去年年底在財大搞了一系列學術報告,反響也相當好。關于領頭人的作用,我覺得有些人存在一些誤解,這當然也是幾十年計劃經(jīng)濟時代洗腦的結果,認為院長就是學術最牛的,應該給學生多開課;希望這種最牛的人最好經(jīng)常跟學生交流交流,最好自己感情上有點什么小委屈也能跟院長哭訴哭訴。能做到這樣當然好,但是你看看現(xiàn)在國外很多大學院長、系主任也就是普通教授,負責行政事務和招攬人才?,F(xiàn)在行政事務基本上是由常務副院長抓,海龜院長,比如王能,他主要干兩件事:第一,幫金融學院把課程體系設計跟國際接軌;第二,利用其在哥倫比亞大學的影響力幫財大在北美物色優(yōu)秀海龜博士。我想這兩點,是土鱉院長做不到的。財大每個配了海龜院長的學院,本身都有常務副院長,他們沒必要過問行政方面瑣碎的事情。
第三,你說的金融學院的本科生享受不到太多好處,這也是一個資源分配的漸進過程。從今年開始,金融學院本科生開始選拔優(yōu)秀學生進入按北美課程體系設置的“金融實驗班”,而這也是王能和周繼忠等海龜院長努力推動的結果。金融學院在國際化改革的過程中,起步比經(jīng)濟學院甚至國際工商管理學院要晚,但經(jīng)濟學院改革后,在田國強老師的帶領下,學術水平和國內知名度迅速提升是一個不爭的事實,不改是沒有出路的。金融學院在90年代初也曾經(jīng)風光過,上海很多金融機制,包括證券交易所、期貨交易所等都是金融學院當年的老教授們推動設立的,他們有些也是老海歸,有前瞻視野。但最近十年來,金融學院有些沒落了,這也是國內許多老牌知名大學面臨的現(xiàn)狀。正因為如此,我們才需要引進更多的海龜。如果別的學校羨慕或不屑,那是他們的自由,只要能炒來人才,是對學生有利的炒作,有何樂而不為呢?當年的ccer、鄒恒甫在的武大、還有現(xiàn)在的中財、上海交大高等金融學院不是也在炒嗎?很多事情過十年再看,或許才見分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