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20日,新東苑滬劇團攜手保利上海城市劇院簽署戰(zhàn)略合作協(xié)議。當晚,大型原創(chuàng)現(xiàn)代滬劇《飛越七號橋》作為首場紅色文化主題演出成功上演。
新東苑滬劇團牽手保利城市劇院
雙方在未來的日子里將圍繞“國粹戲曲傳承系列演出季”“紅色黨課系列演出季”“滬劇藝術教育推廣”等開展全方位的合作。簽約合作對于繁榮閔行區(qū)域文化、傳播滬劇藝術魅力有著積極的輻射效應,同時也能借助雙方的資源實現(xiàn)互利共贏、優(yōu)勢互補,反哺廣大的滬劇愛好者。
《飛越七號橋》講述解放上海過程中,解放軍部隊向漕寶路七號橋碉堡發(fā)起攻擊,遭到國民黨軍頑固抵抗。激戰(zhàn)三天后,解放軍越過蒲匯塘,攻克七號橋防線,打開解放上海市區(qū)的西大門?!讹w越七號橋》由團長沈慧琴領銜主演,展示愛國女商人趙春梅內(nèi)心世界,在解放戰(zhàn)爭逐步向上海推進的幾個月里,趙春梅從不關心世事紛爭的棉布商人,逐漸成長為愛黨、愛國的進步女性。為增加《飛越七號橋》藝術感染力,該劇在遵循滬劇唱腔和故事以情感人特點基礎上,作曲引入越劇、京昆、評彈等藝術曲調(diào),增加演員表演和記憶難度,但為了完美演繹這出新戲,每一個演員都鉚足了勁,起早摸黑背詞、走位、練表情,全身心投入到人物塑造和情節(jié)連貫的表演中來?!讹w越七號橋》還將于8月20日、21日獻演于修葺一新的上海宛平劇院,同時將在上海各社區(qū)文化中心巡演。
《紅場上的紅流》
在申城各劇場,觀眾們可以不斷看到紅色題材新劇目。近日在浦東大戲院首演的《紅場上的紅流》,通過當代青年與一百年前的青年一代隔空對話:青年編劇李向宏和具有俄羅斯血統(tǒng)的女大學生波琳娜,從上海的漁陽里出發(fā),溯源追尋中國革命火種和馬克思主義思想傳播路線;同時另一條平行故事線展現(xiàn)了100年前的一群愛國青年追尋信仰和真理,從上海出發(fā)前往莫斯科留學,回來投身革命報效祖國。
《紅場上的紅流》編導吳斐兒、姜濤,先后制作大型情景朗誦劇《破曉之光》、大型誦讀演出《巾幗的黎明》、龍華烈士紀念館沉浸式無劇場話劇《那年桃花》等。《紅場上的紅流》自2020年12月正式創(chuàng)排,劇組通過大量文字、實物、照片、影像等史料的收集與研讀,在劇中巧妙融入中俄傳統(tǒng)歌舞、圖片與視頻等,以更現(xiàn)代和多元的方式呈現(xiàn)。
《紅場上的紅流》由中國國際文化傳播中心、上海市中共黨史學會作為指導單位,上海市對外文化交流協(xié)會特別支持,俄羅斯中國總商會、歐美同學會留蘇分會、俄羅斯俄中新時代合作中心聯(lián)合主辦。
欄目主編:李君娜
本文作者:諸葛漪
文字編輯:李君娜
圖片編輯:朱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