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起我們這一代留學生,真的是太難了。本以為出了國就能探索世界的繁華,結(jié)果大學所在地方竟是人煙罕至的鄉(xiāng)村——八百里不著人煙的那種。
經(jīng)歷留學的磨煉,我們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,修水管、裝燈泡、通馬桶、各種技術(shù)活修煉的爐火純青,終于活成了自己想要娶(嫁)的樣子。
然而,就算修煉到這種地步,說起“留學生”,一般人的印象都還是不太友好。
在他們固有的印象里,留學生代表著富二代、吃喝玩樂、開超跑、不用好好學習。
比如,凌晨兩點發(fā)條朋友圈,國內(nèi)朋友們很可能以為我們在蹦迪,親戚家人會認為我們又出去浪了……
唉,可我真的什么都沒做,天又亮了。
年糕:阿爾伯塔的餐廳服務(wù)員
有人說,留學生的生活是紙醉金迷的,是不費吹灰之力的。
正在擦桌子、收夜的年糕心里想:“如果真是這樣,就好了!”
餐廳里的燈光溫馨又和煦,不過這溫馨不屬于她。喧囂過后,已經(jīng)晚上十一點了,她剛剛送走最后一桌客人。
其實,那桌客人十點半打烊時就該走了,但她還是等到他們吃完才送他們離開。
誰叫“顧客就是上帝”呢?
然而,每天最后一桌客人的離開,并不意味著年糕一天工作的結(jié)束。她還得收拾殘局——擦桌、掃地、倒垃圾。
清洗廁所的時候,年糕心想:從小在家都是被家人捧在手心里,并且都不怎么做臟活重活的她,何時親手擦過馬桶啊?現(xiàn)在,遇到不客氣的客人還是要笑臉相迎。
憑什么???
唉,算了,月底又要交房租了……
她只能較快速度的盡早離開——早點回家,是她每天對上班最奢侈的要求。
這時候,窗外走過一群又一群穿著清涼的外國小姐姐——今晚估計又有party的了吧,年糕心里想。
在國內(nèi)的時候,晚上時常和朋友們吃燒烤、唱歌,玩到很晚。但是到了這里,四點就天黑了,零下二十度的天氣,街上連個人影都看不到。
KTV和國內(nèi)的豪華程度相比相形見絀,什么燒烤攤?那是不存在的。唉~
以前,年糕不會打牌、打麻將;現(xiàn)在,一到周末,最大的娛樂就是在家和朋友打電動、打麻將、斗地主。
平淡、佛系,如此就好。
周周:學習打工永動機
有人說,留學生都是富二代。
但是,在面對Beartrack更新的學費信息單,周周皺了一下眉頭。
他倒是希望自己真是個富二代,這樣的話,幾千刀的學費只能算是毛毛雨了。
夢想總是要有的,萬一實現(xiàn)了呢?
想到這里,他嘆了口氣,接著打開自己的計算器,將一年所有可能的開支全部列出來,數(shù)算哪個角落可以擠出來一些,用來補貼學費。
說起來,周周在國內(nèi)也不是什么窮人家。他父親是外企白領(lǐng),母親是公務(wù)員,一家人在國內(nèi)過的也是順風順水衣食無憂。
但是出國后,物價一下子翻了五六倍,加之周周從小獨立的很,因此一出國,便不好意思再問父母要生活費。
每周有四天,他要去打工,每周末還要去tutor,平時要備課還有自己的五門課要學。
一年到頭,周周都覺得沒有什么休息時間。每天早上醒來腦子里就塞滿了每天的任務(wù),即上課學習、備課、打工。
他活得好像一臺永動機,沒有任何喘息的機會。
好在,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。當他看見自己成績單上全A,有大公司開始向他拋出橄欖枝的,他再也不需要去餐廳累死累活的端盤子的時候,他會心的笑了。
周周由此有了更加深刻的覺悟:成功可能會晚來,但是絕不會缺席。
小閔:三點一線的實驗室禿男
每當聽見有人說:“國外大學一定特別輕松吧?"
小閔能瞬間流下眼淚。
他已經(jīng)在圖書館研究他的有機化學一整天了。化學,作為他在高中時期最得意的科目。上大學后,他突然覺得自己好像從來沒有真正理解化學這門課。
一學期五門課,三門有l(wèi)ab。每周小閔的生活就是三點一線:實驗室、圖書館以及家里。甚至家已經(jīng)變成了一個睡覺的地方,大部分時間,他都是待在圖書館和實驗室里。
曾經(jīng)的他也是意氣風發(fā),他自知聰明,也一直很勤勉。
可自從上了大學,從了化學專業(yè)后,他就無比的后悔。
這個專業(yè)的中國人實在是太少了,根本無法抱團,而且外國人又占據(jù)了得天獨厚的語言優(yōu)勢,Ta們付出相對少的努力就可以學得比他更快更好。
看著自己不見起色的成績和每天掉下的大把大把頭發(fā),小閔默默打開了學院的官網(wǎng),認真考慮自己是不是應(yīng)該轉(zhuǎn)專業(yè)了。
95后的留學生:從外面看,我們永遠無比光鮮
我們這一代留學生,什么沒見過?
不是沒見過家里特別有錢的富二代,整日翹課、作業(yè)靠抄、考試靠同胞、科目一門一門的掛。最后被學校openstudy,甚至還有被學校踢出去灰溜溜的回國的。
也不是沒見過明明家里環(huán)境普普通通,卻因為人在國外,被身邊觸手可及的奢侈品商店、被身邊優(yōu)越的同齡人的攀比而沖昏了頭腦。
但這,這只是少數(shù)。
大多數(shù)的95后留學生,還是在努力地、艱難地生活。
他們沒有背景,沒有雄厚的資金,他們滿懷著希望希望和夢想,一腔熱血、一往無前。
只不過,大眾對于留學生的認知似乎大多都存在“呆板印象”,網(wǎng)絡(luò)上對于留學生們的詆毀頗多,卻不知道我們在國外為了好好的生活下去,究竟有多努力。
在他人看來,我們光鮮無比。
他們看不到的是,我們凌晨3點的圖書館燈火通明,一杯星巴克、一個能量棒。每個人都毫無倦意,三五成群的人在一起做project,討論代碼……
他們看不到的是,當3個Paperdue、2個Midterm外加1個Presentation仿佛排山倒海撲在我們身上的時候,我們只能犧牲自己的睡眠。
肝吧,肝吧!
他們看不到的是,當學校執(zhí)意只漲留學生學費的時候,我們發(fā)聲、抗議,但是在校方的眼里,這些只是不痛不癢的吶喊——他們淡淡的丟下一句:“北美這么多大學,你們大可以選擇其他的大學……”
到了國外,突然發(fā)現(xiàn)世界一下子就變小了,優(yōu)秀的人很多,到處都是競爭,丟在人群里的人,很快就會淹沒了。
在我們這群人中:
有人,比你聰明漂亮還比你努力,令人敬佩;
有人,天生贏在起跑線,即使不好好學習也可以成為人生贏家,惹人妒忌;
有人,明明知道自己不是天才,卻還是堅信勤能補拙。至少,努力了歲月無悔,也不至落得最壞的下場,引人唏噓。
而95后留學生中的大多數(shù),何嘗不是第3種人居多呢?
即便如此,我們依舊相信一份耕耘,一份收獲,依然對留學的每一天生活報之以歌。
因為人總要有信,人生也是存在時差的,有人走在你前面,也有人走在你后面,人生沒有固定的順序。
所以,何必再糾結(jié)“我到底要混成什么樣”呢?只要找到我們自己的節(jié)奏和方向就好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