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茍利國家生死以,其因禍福趨避之。”林則徐留下這樣一句話,愛國的信念一直都在每個國人的血脈之中深深扎根,古人尚且能夠為國家付出自己的生命,而即便是在如今的和平年代,不需要付出生命代價的時刻,也不可因為因禍福而趨避。
科學技術(shù)是第一生產(chǎn)力,而出色的人才無疑也是一個國家最為寶貴的財富,在新中國成立之后,國家更加注重人才的培養(yǎng),也掀起了出國留學深造的浪潮,但是在國家的資助和深切用心之下,他們是否會因浮華而蒙蔽雙眼,還是能夠時刻心系祖國。
赴美留學
在1978年圣誕節(jié)之后的第二天,最早的一批前往海外留學的52位青年學者坐上了前往大洋彼岸的飛機。國家在國內(nèi)各個出色的高校之中層層篩選,最終有人參加了這場意義非凡額選拔考試。
這52人從一萬多名人才中脫穎而出,無疑是精英中的精英。他們將祖國的希望和民族的信仰都裝進了行囊,陪伴他們一起去往遙遠的美國,開始了漫長的留學生涯。
這一去,誰也不知道會去多久,我們?nèi)缤谏n茫浩淼的大海中放入了幾尾小魚,只能讓他們自己在其中覓食生存,他們所有的命運都掌握在他們自己的手中,甚至于他們最后是否能夠順利歸來,都沒有人可以確定。
但是,報效祖國的愿望和對于祖國的熱愛,從來都沒有從他們的心中消退,也正是這份信念支撐著他們不被浮華所迷惑,一心撲在學習和科研工作上,只為能早日歸來,為祖國建設增磚加瓦。
在國外的生活也并不如想象中那般輕松,當時的中國整體步伐在國際社會上還有些落后,國家的國際地位還遠遠不能和現(xiàn)在相比,中國的經(jīng)濟也十分落后。52人初到美國之時,在異國他鄉(xiāng),52個人的手中僅僅只有五十美元可供花銷。
他們只能處處拮據(jù),直到后來,聯(lián)絡處才給了他們足夠生活花銷的錢,日子才不再那么緊張,在如此艱苦的環(huán)境之中,他們?nèi)匀慌W習,毫不懈怠,反觀現(xiàn)在的學子,在著難能可貴地優(yōu)渥生活和學習環(huán)境,但是卻仍然不思進取,身在福中不知福,令人嘆息。
學成歸國
當時中國在十年殘酷混亂的時期中元氣大傷,這十年,拖慢了中國前進的步伐和不斷趕超的腳步。正是因為如此,這批留學生的身上寄予了祖國和無數(shù)人民的熱切期盼,而在1981年,第一批留學生的歸來,宛如春回大地,帶來了復蘇和希望的氣息。本就是人中龍鳳,美國三年的學習生涯讓他們更進一步。
1981年,是值得銘記的一個年頭,九名赴美留學生在這一年率先陸續(xù)歸來,他們在美國的各個優(yōu)秀學府對于自己精通的領(lǐng)域進行了更加具有專業(yè)性的學習,也增加了許多更為獨到的見解。
早在洋務運動之時就提出的“師夷長技以制夷”的思想,放到現(xiàn)在來看也是毫不過時,落后于別人并不可恥,唯有謙遜的學習和提升自己才是根本之道。之后的幾年間,當初留洋海外的52名留學生,全部都學成歸來。
屹今為止,也仍然是各個領(lǐng)域的佼佼者。趙南明三年間在美國國家實驗室和加州大學,以中國訪問學者的身份深造學習,成立了清華大學康復生物系,被譽為“不圖今年竹,但求明年筍”的優(yōu)秀管理者和勇于開拓的實干家。
1981年在美國大學深造水利水電專業(yè)研究的張楚漢學成歸國,恰逢國家水電建設的關(guān)鍵時期,使得水利建設如虎添翼,直接推進了中國的發(fā)展進程。任職清華大學自動化專業(yè)的教授李衍達,是信號控制和智能處理方面的專家,更是國家科學院的院士,也在這批歸國留學生的隊伍之中。
不可忘本
可以說這一次的留學活動是對于整個中國都是意義非凡的,也證明了留學對于許多學者和科研學者能夠讓他們錦上添花,產(chǎn)生質(zhì)的飛躍,從此,對于留學,國人都是趨之若鶩。
屹今為止,仍有數(shù)不勝數(shù)的學生都選擇在部分學業(yè)完成之后出國留學,美名其曰出國深造,為了讓自己在相關(guān)領(lǐng)域的學術(shù)造詣更進一步,而現(xiàn)實中事情的真相又是如此呢?
許多人們心中總是被著說不清道不明的思想纏繞,國外的月亮似乎總是比國內(nèi)的更大更圓,但是事實上,隨著國家的不斷發(fā)展,綜合國力已經(jīng)逐漸趕超了許多發(fā)達國家,教育資源和教育水平也已經(jīng)得到了顯著提高,足夠滿足絕大部分人的教育需要。
可以毫不夸張的說,許多留學生空憑家庭物質(zhì)條件的優(yōu)渥,將出國留學定義為是一種“鍍金”的方式,是學習的“捷徑”,但在國外院校的學習生活也只不過是虛度光陰罷了。
首批52名留學生的初衷是提升自己,建設祖國,而不是貪圖享樂,一紙金燦燦的文憑也絕不就能代表一個人的全部能力,沒有能力的人即便手中握著名牌大學的文憑,也不過是空有其表的紙老虎而已,一擊就破。
更有甚者,崇洋媚外,對于養(yǎng)育自己的祖國,反而反踩一腳,定居國外,甚至改變自己的國籍,真是令人感到悲哀。先人們用熱血和生命才換來如今繁榮,而現(xiàn)在某些國人卻連堅守都做不到!
雖然科學是無國界的,但是科學家是有國界的,人切不可忘本。即便在科學領(lǐng)域中,各個國家的科學家都可以匯聚一堂,為人類共同的科學事業(yè)而合作奮斗,只為維護全人類共同生存的美好家園,但是國家與國家之間向來是界限分明。
一個國家最為重要的從來都是民族團結(jié)和民族凝聚力,倘若最早的一批留學生不懷揣愛國的堅定信念,搖擺不定,沒有堅定的立場,那又何來現(xiàn)在的中國,何來現(xiàn)在的美好與繁榮?
文/羽昕
舉報/反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