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來源:華中科技大學教科院】
盼望著,盼望著,冬天的腳步雖然近了,大家熱切期盼已久的教科院留學生中國文化之旅如期舉行。
11月21日上午8點30,帶隊的張俊超副院長、周駿驍老師,負責聯(lián)絡和解說的學生助管劉雨心以及18位教科院留學生準時到達校史館大門前。人數(shù)核對無誤后,一行人陸續(xù)坐上大巴,準備前往湖北省博物館。
大家第一次這么多老師和同學聚在一起,剛開始還有些生疏。一路上,劉雨心為大家詳細介紹了一天活動安排和注意事項,大約半個小時后,客車緩緩停在了湖北省博物館門口,大家下車簡單整頓后,懷著無比期待的心情拍了一次合照,緊接著便進入了館內,戴上專用耳機,開始探尋荊楚大地的靈秀。
來自異國他鄉(xiāng)的留學生們,跟隨者解說的聲音和步伐,認真仔細的望著玻璃箱內躺著的兩千多年以前的文物。他們時而思考,思考中國古代人的智慧創(chuàng)造是如何流傳至今,時而感嘆,感嘆腳下這片求學的土地竟有如此久遠的歷史。
一個多小時后,大家意猶未盡的從博物館出來,來到了曾侯乙編鐘演奏廳,一場跨越兩千多年歷史的音樂表演正靜候著慕名而來的人們。
優(yōu)雅的開場舞蹈吸引著大家紛紛掏出手機記錄這動人的瞬間,而當排簫演奏的《黃鳥》帶著些許悠揚,又帶著些許悲涼出場的時候,所有人都安靜了,沉浸在兩千多年前貴族的情感享受里。余音還繞梁,《梁?!酚制嗝赖淖囗?,這是東方的羅密歐與朱麗葉,大家在不絕于縷的聲音里為他們的愛情感傷。最后用編鐘演奏的《歡樂頌》讓正個演奏廳氣氛重新歡樂起來,古今結合,中外結合的演出,不僅給留學生們留下深刻印象,也給所有在場的人以震撼。
從演奏廳出來以后,大家之間的生疏感明顯消褪很多,在博物館前的廣場上開心的拍照留影紀念。
集合完畢后,上午的行程結束了。大家乘車來到了一家伊斯蘭主題的飯店,大家歡聲笑語的交流著上午游玩的感受,談論著桌上可口的飯菜,詢問著中國各個城市的地理位置及飲食習慣,漢語說的比較好的留學生們競相比誰漢語說的更好。他們離家萬里,在陌生的國度求學、生活,中國能給他們安全感,教科院能給他們溫暖。正如來自巴基斯坦的韓森跟我聊的那樣,“DoesnotmeanlonelywhenIamalone.”
茶足飯飽過后,一行人乘車來到了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。武昌起義是辛亥革命的開端,辛亥革命又推翻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,可見這里有多么重要的紀念意義。每一位留學生都站在紅樓下聽劉雨心的講解,他們非常虛心、非常好學,總是能提出一個又一個的問題。走在他們身邊,你能清楚感受到他們的好奇和熱愛,而且通過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之間的雙方交互,說不同母語的人會產(chǎn)生共鳴,這是一種享受。
不知不覺,天色漸晚,如果你問他們累不累,他們肯定會說“No,simple”,但到這里此次活動不得不跟大家說再見了。大家下了紅樓,充實又開心的走回停車場,倦容是難免的,但笑容更是發(fā)自內心的,不信你看。
通過本次活動,我院留學生對中國區(qū)域文化有了一定了解,促進了師生和生生友誼,幫助留學生更好地適應在我院的留學生活。同時,此次活動不僅促進了本土學生同留學生的友誼,同時也是我們中國同邦交國家美好友誼的體現(xiàn),他們中的大多數(shù)來自非洲和東南亞國家,而我們新中國剛成立時,最先與我們確立外交關系的也大多是非洲和東南亞國家,是伴隨著我們新中國在困難時期一路走過來的兄弟國家。希望我們越來越好,我們的學院越來越好,我們的國家越來越好!
留學生們更是對此次活動做出積極的反饋和熱烈的反響,溫暖,是互相給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