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歷鄙視鏈由來已久,且古今中外通用。錢鐘書曾在《圍城》里說:“在大學里,理科生瞧不起文科生,外國語文學,瞧不起中國文學系,中國文學系瞧不起哲學系,哲學系瞧不起社會學系,社會學系瞧不起教育系,教育系的學生沒有誰可以給他們瞧不起了,只能瞧不起本系的先生”。為方便理解,整理了幾條,請自行對號入座,看看你在第幾層?
中國的學歷鄙視鏈:
海歸碩博>國內(nèi)博士>國內(nèi)碩士>全日制本科>大專
清北復交浙>985>211>普通一本>二本>三本>大專>高職
曾有HR表示,校招時,他們會把985和非985的大學生簡歷分開放,離開時只帶走985的簡歷,而非985的簡歷就丟在桌子上,等待被清理。還肯定地說其他大企業(yè)也是這么操作的。用這位HR的話來說,“在985畢業(yè)生面前,非985畢業(yè)生人生也是蠻蒼白的。我為什么不直接選擇更好的,要浪費時間去了解你并給你機會呢?”
那么能力呢?能力就不重要了嗎?難道HR招人時直接不考慮能力,就憑學歷pass人?但HR的話已經(jīng)很清楚地給出了“學歷=能力”的答案。
存在即合理。如果將社會看做一臺高速運轉(zhuǎn)的機器,那“學歷鄙視鏈”有助于快速分配社會資源,推動這臺機器高效運轉(zhuǎn)。但學歷鄙視鏈是一把雙刃劍,過度使用容易失衡。通過這條鄙視鏈,我們可以欣喜地看到全社會對學歷的執(zhí)著追求,但這條鄙視鏈又何嘗不是成功學的又一種濫俗體現(xiàn)?
工作中,確實可能遇到名校加身卻眼高手低的人,但臥薪嘗膽逆襲成功的人也不少。學歷不是你坐吃山空的理由,也不是你知難而退的借口。它可以是敲門磚,但做不了攻城錘。為了不淪落為鄙視鏈的底層生物,努力學習吧!